2.22.2006

又來又來..

今天報章刊載:職 訓 局 加 推 兩 年 制 文 憑 課 ,編 劇 高 級 班 大 導 演 任 教
又來又來,又是電影的課程啊!有關方面好像想不到有什麼課程適合年青人似的,近年不斷在不同場所推出一些以"創意工業"為名號的課程,好像香港的電影電視界是第一大行業似的.登入相關的網站,你會發現排山倒海的創意課程:例如: 廣播員訓練班;視像剪接訓練班;攝影訓練班;導演訓練和現在的這個編劇訓練.一看到這種創意訓練課程,第一件事是想問:香港業界有容人之量嗎?如果香港電影或創意工業好像美國電子科技行業(夕谷)一樣,連政府都落手協助發展的地位,那就多多課程都可行了.為主力發展的工業培育人才,亦是為自己增加競爭力.不過很可惜,香港電影界並沒有這樣的地位,由每年500套電影出產,到現在的200套不到.你可以想像得到當中的情況.說實話,電影圈是一個圈子,想得灰的,是很依靠關係的.能否跑出,視乎個人人際網絡的伸展.雖說現在電影圈看來"求才若渴",老說什麼青黃不接,老說要發掘新人.就連演藝人親自組織的幕後培訓課程,都已經舉辦了數年了,但,這些人在那?這陣子的電影班底,都依舊如是的.因為商業,因為信心.很多原因令到由類似課程出來的學生缺乏機會.又或是出來的學生被當成義工學生. (對不起,我總是向壞處看的!)

我常想,美名為編劇班,實只為看來沒出路的學生們提供一個避風塘.(對不起,我又向壞處看了!)可否轉過別的角度來說,所謂編劇,是意念的記錄,是意念的表達,但一切都是來自意念. 意念又來自生活,來自觀察. 有沒有一科課目,叫人留意自己的生活的? 留意來自生活中所產生的感覺? 如果可以多點觀察生活,多點用腦去分析,思考,判斷,"創意"很自然的就會走出來.
還有一點,就是人際關係的訓練,剛才都提過,圈子需要更多的人際網絡,這並不只在於電影圈,是在於所有行業,人緣好的,做什麼都能事半功倍.可以開一類課程叫提升人際關係嗎? 或是叫做:如何做人的,也相當合用啊.

如果每天都只帶上耳塞,眼睛則放在一個5吋不到的平幕上,腦內放的只有用粒子呈現的世界,任由一切隨風流走.連用口說話也不太需要的時候,即使有李白教你作詩念詞,都不會令你得到任何東西的.

香港真的很需要大家有創意,每個行業都極需要新,需要不同的意念來維持.並不是單單一個影視圈需要這樣的人才.為何政府沒有一些課程,去鼓勵,去培育香港人的腦筋發展?或叫港人感受生活? 將腦筋發展及感受生活課程引入中,小學課程,會為香港將來帶來新氣嗎? 你看,人際關係+認識生活兩個主題都好像比編劇來得更實用,更急切.對人的影響力更大.與其是避風港課程,何解不借此機會讓學生學些更會影響人生的課程?不過,我又要問,生活與人際關係課程,不是應該從小學起的嗎?不會更需要長時間來實習的嗎?

原來說穿了,問題又是在................唉!算吧.又是那怡話,連自己都覺得老套起來.

0 則留言:

發佈留言

訂閱 發佈留言 [Atom]

<< 首頁